丙年将临期第二主日

巴5:1-9;咏126;斐1:4-6、8-11;路3:1-6

《巴路克先知书》主要是写给公元前六世纪流徙于巴比伦的犹太人。在此期间,耶路撒冷被毁,其子女被流放到巴比伦。此城向东寻望着她流徙的子女,而她的子女向西想念着家乡耶路撒冷。“当我们坐在巴比伦河畔,一起想熙雍就泪流满面”(咏137:1)。

巴路克传达了一个希望的讯息:耶路撒冷将要重建,流徙者将返回家园(巴5:2、6)。在某种程度上,这一承诺在公元前538年之后实现了,并且在我们今天所咏唱的圣咏中被纪念:“上主带领俘虏回到熙雍,我们觉得仿佛是在梦中”(咏126:1)。然而,此希望的讯息还有更深的意义。

《路加福音》将此救恩的故事置于人类历史上一个具体的时期内(路3:1-2)。在公元前63年,犹大被罗马人所征服,犹太人发现他们被流放于自己的国家。凯撒提庇留(路3:1)统治罗马帝国二十二年(公元14-37年)。也正是在他执政时期,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,且在第三天从坟墓中复活了起来。然而,在此之前,洗者若翰出现在旷野中,宣讲天主的讯息。

若翰“走遍约旦河一带地方,宣讲悔改的洗礼,为得罪之赦”(路3:3)。描述这种改变生命历程的图像,是取自一位被称作第二依撒依亚的不知名先知,他如同巴路克一样,向流徙于巴比伦的犹太人宣讲希望的讯息。他的讯息是有关在旷野中预备的一条道路,引领流徙者返回家园(依40:3)。路加“借用”了这一图像,并赋予了全新的理解。

“预备上主的道路,修直祂的途径”(路3:4)。如何预备和修直呢?进入旷野,以史为鉴,回顾救恩。在旷野中,以色列人相信天主会看顾他们的所需。若翰的宣讲引领他们重温历史,令他们重拾对天主眷顾的信赖,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境况中。我们既没有流徙于巴比伦,也没有被放逐于罗马,但我们受着罪恶的束缚。天主切愿使我们由罪恶中解脱出来:“上主的光荣要显示出来;凡有血肉的都会看到我们天主的救恩”(依40:5——七十贤士译本)。

根据《宗徒大事录》记载,斐理伯人是首批“看见”天主的救恩的欧洲人(宗16:1-10)。其中有卖紫红布的里狄雅(宗16:14-15),狱警及其家人(宗16:33)和克肋孟(斐4:3)。传统上认为,克肋孟成了第三任教宗(公元88-97)。巴路克的承诺最终在第一个欧洲教会团体中应验了。天主将祂的子女从东方和西方聚集到象征教会的耶路撒冷(参阅巴5:5)。

圣经中有不同的救恩图象,例如:由敌人手中得救,从流亡之地返回家园,不孕的夫妻孕育婴孩,医治和赦罪。而这一切都指向救恩的最终实现——基督的日子(斐1:6、10)。我们所有人都希望:有一天,全人类和受造之物都将摆脱罪恶的束缚(参阅罗8:19)。然而,这一天还没有到,所以预备主的道路之工程仍要继续。现在该是我们为此度耶稣引以为荣的生活了(斐1:9-11)。在这项工程中,我们并不孤单。天主既已在我们内开始了此工程,祂“必予以完成,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”(斐1:6)。

人人都要看到我们天主的救恩

丙年将临期第二主日

巴5:1-9;咏126;斐1:4-6、8-11;路3:1-6

《巴路克先知书》主要是写给公元前六世纪流徙于巴比伦的犹太人。在此期间,耶路撒冷被毁,其子女被流放到巴比伦。此城向东寻望着她流徙的子女,而她的子女向西想念着家乡耶路撒冷。“当我们坐在巴比伦河畔,一起想熙雍就泪流满面”(咏137:1)。

巴路克传达了一个希望的讯息:耶路撒冷将要重建,流徙者将返回家园(巴5:2、6)。在某种程度上,这一承诺在公元前538年之后实现了,并且在我们今天所咏唱的圣咏中被纪念:“上主带领俘虏回到熙雍,我们觉得仿佛是在梦中”(咏126:1)。然而,希望的讯息还有很多。

《路加福音》将此救恩的故事置于人类历史上一个具体的时期内(路3:1-2)。在公元前63年,犹大被罗马人所征服,犹太人发现他们被流放于自己的国家。凯撒提庇留(路3:1)统治罗马帝国二十二年(公元14-37年)。也正是在他执政时期,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,且在第三天从坟墓中复活了起来。然而,在此之前,洗者若翰出现在旷野中,宣讲天主的讯息。

若翰“走遍约旦河一带地方,宣讲悔改的洗礼,为得罪之赦”(路3:3)。描述这种改变生命历程的图像,是取自一位被称作第二依撒依亚的不知名先知,他如同巴路克一样,向流徙于巴比伦的犹太人宣讲希望的讯息。他的讯息是有关在旷野中预备的一条道路,引领流徙者返回家园(依40:3)。路加“借用”了这一图像,并赋予了全新的理解。

“预备上主的道路,修直祂的途径”(路3:4)。如何预备和修直呢?进入旷野,以史为鉴,回顾救恩。在旷野中,以色列人相信天主会看顾他们的所需。若翰的宣讲引领他们重温历史,令他们重拾对天主眷顾的信赖,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境况中。我们既没有流徙于巴比伦,也没有被放逐于罗马,但我们受着罪恶的束缚。天主切愿使我们由罪恶中解脱出来:“上主的光荣要显示出来;凡有血肉的都会看到我们天主的救恩”(依40:5——七十贤士译本)。

根据《宗徒大事录》记载,斐理伯人是首批“看见”天主的救恩的欧洲人(宗16:1-10)。其中有卖紫红布的里狄雅(宗16:14-15),狱警及其家人(宗16:33)和克肋孟(斐4:3)。传统上认为,克肋孟成了第三任教宗(公元88-97)。巴路克的承诺最终在第一个欧洲教会团体中应验了。天主将祂的子女从东方和西方聚集到象征教会的耶路撒冷(参阅巴5:5)。

圣经中有不同的救恩图象,例如:由敌人手中得救,从流亡之地返回家园,不孕的夫妻孕育婴孩,医治和赦罪。而这一切都指向救恩的最终实现——基督的日子(斐1:6、10)。我们所有人都希望:有一天,全人类和受造之物都将摆脱罪恶的束缚(参阅罗8:19)。然而,这一天还没有到,所以预备主的道路之工程仍要继续。现在该是我们为此度耶稣引以为荣的生活了(斐1:9-11)。在这项工程中,我们并不孤单。天主既已在我们内开始了此工程,祂“必予以完成,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”(斐1:6)。

Leave a comment